当前位置:朝夕网 » 生财有道 » 资产证券化之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借鉴美国案例)

资产证券化之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借鉴美国案例)

而风险内部控制,从美国经历的故事,我们可以借鉴点什么。并且当时很多金融企业将购买的资产支持证券进行了再证券化,忽视了对风险的控制,资产证券化重复以及信息披露不充分,导致后来的证券持有者无法恰当评估其风险。次贷危机后,美国加强了对资产证券化业

资产证券化为引擎的房地产大资产管理时代,完善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顺利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有力支撑。而风险内部控制,从美国经历的故事,我们可以借鉴点什么。

部分观点参考来源:北京大学李婧敏、中央财经大学潘秀丽

一、次贷危机时期

2008年次贷危机中,美国资产证券市场大幅受挫。从风险内部控制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几点教训:

1、基础资产信贷风险的审核程序不规范

按照美国政府的要求,房利美和房地美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为按揭市场提供资金。一是形成更具流动行的资产,为贷款提供者进行按揭贷款证券化,在公开市场上转卖给投资者;二是从商业银行等贷款提供者手中购买按揭贷款并持有投资组合。但二者均没有没有严格审核客户资质。

2、发起人风险控制意识不强

在当时的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上,MBS发行机构面对违约风险、因内部信用增级而承担的担保风险等,没有积极采取措施来管理风险敞口。

因此,一旦有按揭贷款的违约,MBS发行机构便措手不及。并且当时很多金融企业将购买的资产支持证券进行了再证券化,忽视了对风险的控制,资产证券化重复以及信息披露不充分,导致后来的证券持有者无法恰当评估其风险。

3、发起人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以房利美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例。

资产证券化之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借鉴美国案例)

首先,房利美的首席财务官相当于首席风险官,负责监管公司的财务、会计、信贷和利率风险政策的制定,没有确保适当的职责分离,首席财务官个人就可以操纵财务报告的结果,导致牵制方的检查出现错误。

其次,房利美对会计和财务报告部门没有进行适当的资源投入,导致控制失效。如房利美会计部门不熟悉金融标准,缺乏合格的会计专家和独立的会计政策审查职能,导致其没有妥善应对证券化业务的风险。

二、后危机时期

次贷危机后,美国加强了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风险监管,提高了信息透明度和改变会计政策等措施。2010年,美国相关监管机构正式签署生效《多德一弗兰克华尔街金融改革方案》及其他配套措施。

1、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美国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要求,发起人需要定期披露持有该证券化资产的情况、整体和资产池中单笔资产情况。这样充分的信息披露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更理性的投资决策,能够使市场对发起人进行持续的监督。

2、推行了风险自留机制

为了有效防范发起人的道德风险,法案要求资产证券发起人通常自留不低于5%的信用风险,要向第三方转让或出售资产支持证券,并且这部分信用风险不得采取对冲措施。在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之后下列证券中风险最小的是,发起人的经济效益与基础资产的未来现金流相关,仍承担部分与基础资产相关的信用风险,激励发起人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主动管理基础资产。

3、将合规的表外项目表内化

为了对旧的会计准则进行变革,美国发布了FASl66和167两个会计准则,使原来的证券化业务全部被重新囊括在主体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彻底堵住了公司以资产负债表外形式拒绝和子公司合并表的漏洞,取消了专门为销售证券化资产而成立的特殊目的实体。

三、启示

在新形势下下列证券中风险最小的是,企业要在内部控制制度层面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风险管理要求及时做出反映。同时,要建立良好的信息传递机制,不断完善相关业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和实施要求。

(微信订阅号:thefutureX ,欢迎关注哦!)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资产证券化之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借鉴美国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