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科普知识 » 孔子后人有着怎样的生活?延续2000年,第77代世孙更是达到顶峰

孔子后人有着怎样的生活?延续2000年,第77代世孙更是达到顶峰

提到伟大的孔夫子,我想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是中华文明两千年来社会道德基准的首创者,一生虽颠沛流离,还面临过饥寒交迫的危难窘境,但始终致力于儒学研究与传授,留下了万代师表的千古美名,将“仁”的思想融入到代代炎黄子孙的血脉里。

从汉武帝刘彻开始,孔子的直系后人受到了朝廷给予的特殊待遇。到了宋代,当时的中央政府甚至直接将先圣的嫡长子孙赐以衍圣公的世袭封号。

这一封号延续了近九百年,直到孔夫子的第七十七世孙——孔德成。

他是历史上最后一位衍圣公,也是民国政府的第一位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他历经了民国时期的政局动荡,后又随战败的蒋家王朝去往台湾,并且一直活到了二十一世纪。

孔德成的一生虽然始终是过着丰衣足食的富贵日子,可他一波三折的心路历程其实和两千年前的先人孔子也有相似之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末代衍圣公的传奇人生。

世袭衍圣公爵位

宋仁宗至和年间,随着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推行以及科举制的完善,尊重文化、仰拜儒学已经成为了和平时代文人士子的普遍追求。于是朝廷顺应时势,立起了衍圣公的名号,代表政府官方认可孔夫子在中华文化中的至高地位。

顾名思义,衍圣即在一代代孔门后人的繁衍中,将先圣的学问和儒学精神发扬光大。

孔德成出生于公元1920年,那时清王朝已经覆灭,取而代之的是北洋军阀实际控制的民国政府。

实际上,在孔德成来到这个世界之前,这位末代衍圣公的命运就已经开始波折。

他的父亲,也就是第三十代衍圣公孔令贻子嗣不旺,人到中年尚且无一儿半女。更可悲的是,孔令贻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眼看就要撒手而去。如果孔圣人的嫡长血脉到此断绝,那他可要面对整个家族甚至是全国的耻笑。

无奈之下,他只能通过纳妾来延续香火,终于在死前让一位姓王的侧室夫人怀上身孕。可惜,孔令贻没能等到孩子出生的那天。

孔德成出生那天,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命令亲兵围住山东曲阜的孔家宅院,山东省省长屈映光更是亲临现场,同他一起来的还有当地的士绅和其他几位儒学大家的后世奉祀官,以保第三十一代衍圣公的平安出生。

如此大的阵仗,是因为徐世昌大总统真的重视儒学传承吗?

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当时乱世中的国家政府来说,保护文化正统的延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这位小衍圣公不幸夭折或者被已经逃亡关外的满清政府得到,都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可以说,保护孔德成,就是保护这群军阀政治家手里的权力。

锦衣玉食的少年生活

可怜的末代衍圣公,一出生就没有了父亲,亲生母亲也因为产后疾病离世。

打着尊孔重儒的旗号,孔德成很快就被北洋政府正式赐予第三十一代衍圣公的爵位。他的童年和少年生活是丰衣足食且太平无事的,作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孔德成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照顾。

而且,他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常人不可及的,除了圣人留下的六艺和中国传统文化之外,孔德成还有学习英文、了解西方世界的机会。

因此,视野的开拓让他看到了之前历代衍圣公不曾见过的风景。

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公元1928年冬天,东北军少帅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服从南京民国政府的统治管理,换五族共和旗为青天白日旗,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东北易帜”。

东北易帜标志着北洋军阀时代正式成为历史,蒋介石完成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南京国民政府成为新的政治中心。

为了顺应变化,十五岁的孔德成主动向新政府提出撤销衍圣公爵位,而南京方面同样是出于文化正统意义的考虑,将衍圣公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不向侵略者屈服 守护中华文脉

自此,一个新的名号代替了一个旧的名号,而孔德成依然还是那个名义上的文化代言人。就像我们当时的国家,只是换了一个政府,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实际情况并未得到改变。

随着不久后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又一次走到了生死危亡的紧急关头。

国家危难之际,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抗战,前线将士浴血杀敌,后方百姓民众也都在尽己所能地贡献力量。

当时,日本方面曾多次邀请孔德成前往长崎,参加日本孔庙的落成仪式。其意图非常明显,就是想以此表明日本孔家文化的正统,并借机打垮中国那些愿意为国献身的文人士子内心的信仰。

也许在日本侵略者看来,就连大清国的皇帝都能成为他们的傀儡,区区一个文化代言人拉拢起来又有什么困难。

可出乎他们预料的是,孔德成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儒家文化传承人的尊严与底线,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他将拒绝的态度贯彻到底。

这样的孔德成,这样的衍圣公,配得上孔门后人的血脉,配得上中华儿女对先圣家族的尊重。仅凭此一点,他就值得做中国文化的正统代言人。

当然,为了保证他的人身安全,南京国民政府还是在日本侵略者进攻曲阜之前派兵将孔德成夫妻二人带到了陪都重庆。

何处望神州,想到沦陷的国土和牺牲在战场上的烈士,孔德成接连发表了一系列振奋军心民心的抗日宣言。他还在重庆召集当时的儒学大家,研究并弘扬孔学文化与救亡图存之间的关系,以文人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抗战中来。

迁居台湾 颐享天年

日本侵略者终究被正义打败,被团结一心的中国军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打败。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政府将办公驻地迁回南京,孔德成也先后在南京和上海生活了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他也曾回到过曲阜,祭祖谒陵。只是,这也是他最后一次脚踏故土。

受国民政府委派,孔德成以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的学者身份,出访美国耶鲁大学,以及当时尚属外国政府统治的香港和澳门,进行文化方面的学术交流。

当他再回国时,国内局势再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政府当家作主,妄图独裁统治的蒋家国民政府败退台湾。

作为当时的政府工作人员,孔德成也不得不离开大陆。在台湾,他主要还是负责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是台北大学的中文系教授,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任职。

人生的下半场,孔德成很少参与政治上的恩恩怨怨,一心扑在他持之以恒的儒家文化弘扬上,以“仁”为核心,培养后人的为人处世之道。

而在个人的文化成就方面,孔德成对于古文字的研究有着很高的建树,是中国甲骨文、金文以及商周时期青铜器等课题的研究专家。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年,这位末代衍圣公依然坚持台北大学教书育人,这也是他的先祖孔圣人毕生追求的事业。

2008年,八十八岁高龄的孔德成老人在台北离世,走完了这跨越世纪的传奇人生。

末代衍圣公虽然离去,但他的遗志尚有后人继承,孔夫子的思想也一直在后辈儿孙的开枝散叶中继续弘扬与传颂。

在圣人的故乡曲阜,至今仍然生活着守护族谱的历代孔门子孙,他们为夫子守灵千年,诠释着儒学最本真的孝义。南京夫子庙现在已是著名的旅游景点,秦淮河畔的灯火如同照亮历史长夜的智慧启迪。在海峡对岸,台湾孔德成一脉的孔家后人同样心向山河,致力于中华正统儒学文化的传承。

还有东北、山西、华中等全国各地,圣人血脉延绵不断,中华文脉源远流长。

有人说孔德成的一生是悲哀的,从出生就失去了父母,也失去了自由,先后被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当作工具人使用,甚至险些沦为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文化武器,从未获得过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想,这种说法也许是错误的。

人生在世并不是只为自己而活,每个人生来都有自己的责任,而孔德成的责任就是延续孔门儒家的血脉,保护中国人两千年未变的文化基因。即便生逢内忧外患的乱世年代,无论是战乱和政权更迭,始终不敢忘记他的初心和使命,做到了作为一个“衍圣公”应尽的全部。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孔子后人有着怎样的生活?延续2000年,第77代世孙更是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