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洞鉴古今 » 历史长河中消失的小国:骠国,先被南诏打散,再被蒲甘所灭

历史长河中消失的小国:骠国,先被南诏打散,再被蒲甘所灭

关于骠国的建立者骠人,中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记载。班固在其《汉书》卷28下地理志中就已提到了骠人,中国相关古籍中的记载还包括僳、缥、漂,它们都与骠同音同名,只是写法不同。

公元832年,南诏军队攻伐骠国,攻陷其都城室利差阻罗,掳掠了3千骠人至拓东城,即今昆明。许多人认为骠国首都陷落后,骠国也就随之灭亡了,骠人也从历史上消失了。事实上,公元14世纪,缅甸境内仍有骠人。南诏掠走的3千骠人很可能只是王室人员、官员和佛教徒等重要人物,或许也有骠国的普通百姓。但是,骠人肯定远不止千,大部分骠人仍生活在伊洛瓦底江流域。

骠国衰落后,缅族政权崛起并取代了骠人的统治地位,骠人很可能逐渐与缅族等民族融合了。

骠国的开头和结尾

骠国是古代缅甸发展程度较高的早期文明国家。一般认为,骠国大致形成于公元初,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骠国在中南半岛逐渐成为一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公元3世纪,南中孟获败逃至骠国,不得不向其求援。骠国可能派遣战象部队,协助孟获对蜀汉作战。可见骠国一定拥有较强的实力,否则怎能与诸葛亮率领的蜀汉大军对抗。

骠人进入缅甸后,主要活动腹地在细甸中部的干燥区。骠人通过在干燥区发展人工灌溉农业经济,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逐渐建立了许多骠人之城。在骠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3个主要中心城市代表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它们分别是毗湿奴城、汗林城和室利差呾罗城。从发展水平看,汗林介于毗湿奴和室利差呾罗之间。

公元8世纪后,南诏的势力不断向南扩张。公元832年,骠国遭到南诏的攻伐,3千骠人被掠至拓东,此后,随着缅人势力的崛起,骠国日趋衰落,但是并没有灭亡。公元832年至公元1044年,骠人很可能仍居于统治地位。虽然在蒲甘王朝建立后骠国彻底瓦解了,但是在当时缅甸中北部的广大地区仍有许多骠人的部落或小国,这些部落或小国可能存在了很久。

公元13世纪时在缅甸境内,一些较强的骠人部落或小国仍然在活动。在蒲甘王朝强盛时期,蒲甘很可能逐个击破了这些骠人政权,并强迫骠人与缅族等民族杂居。在此后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骠人逐渐与一些民族融合。强盛一时的骠人之国在历史中就这样销声匿迹了。

骠国的文化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骠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骠国的文化表现在文字的创造和音乐舞蹈艺术的高度发展,还有丧葬习俗、建筑艺术、体育、教育、天文学等方面。

文字是文明最主要的标志之一。只有有了文字,人类才有了文明史,才有了严格意义上的文化。公元4世纪,骠文开始流行,与南印度的迦檀巴文字相似。骠人很可能是根据迦檀巴字母创造了骠文。迦檀巴文字是一种古老文字,为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流行的由婆罗米文演变而来的一种文字。

公元9世纪,骠国衰落后,骠文仍继续使用。后来的骠文也并没有消亡,而是与缅文融合了,并且融合过程在南诏攻伐骠国前就已经开始了。

骠人能歌善舞,音乐舞蹈艺术具有较高的水平。公元802年,骠国国王雍羌派遣王子舒难陀访唐,随行使团中有一个颇具规模的歌舞团。骠国乐团在唐宫廷演奏了12首乐曲,其中7首是有歌有舞的乐舞作品,其余5首则是器乐作品。骠国乐团在长安的表演,受到了唐宫廷和当时文人学士的青睐。并对此大加赞赏。

且从室利差呾罗遗址和云南两地出土的乐者、舞者青铜像来看,骠国和南诏的乐器和舞姿极为相似。据中国古籍的记载,南诏宫廷中经常演奏骠国乐。可见骠国音乐舞蹈艺术很可能影响了南诏的乐舞。骠国乐还被编入了唐宫廷乐中,丰富了唐代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骠国盛行瓮葬,骠人死后火化,骨灰和泥土混合装入瓮中埋葬。在骠国主要中心城市遗址毗湿奴、汗林和室利差呾罗,发现了大量的陶制和石制骨灰瓮。这些瓮大多数被安放在祭祀大厅的木柱下和门外、佛塔内和四周以及城内外的墓地。骠王死后使用石瓮,贵族和平民可能用陶瓮,其中,贵族陶瓮制作精美,并装饰着图案花纹。

骠国的建筑艺术深受印度建筑风格的影响。骠国的佛塔模仿了古印度式塔。骠国的砖城墙和砖木结构建筑的样式也来自于印度。印度摩亨佐达罗古城的建筑都是由窖砖建成的,但也使用木材作为辅助手段。

且骠国的女孩与男孩一样享受同等的学习机会。他们一般在青少年时代接受教育,这使得骠国的寺庙教育具有相当高的普及程度。

骠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关于天文学方面的知识。占星术在骠国百姓中也非常流行。骠国可能还有自己的纪年法。

骠国的宗教

骠国的宗教信仰极为混杂,不仅有本地原始宗教,即拜物教和祖先崇拜,还有婆罗门教、佛教,而且佛教中又有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和密宗。其中,上座部佛教是骠国的主要宗教。

骠国的本地原始宗教包括拜物教和祖先崇拜。无论在骠国宫廷还是在民间,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都普遍存在,而且非常的盛行。据《新唐书》和《蛮书》载,大象崇拜在骠国非常流行,骠国普通百姓和国王都把大象奉为神祇崇拜。骠人不仅对大象,对于其他很多东西,比如,动物、植物、巨石、森林、河流,也奉为神祇崇拜。

婆罗门教是印度古代宗教之一,大约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以《吠陀》为经典,信仰多神。梵天、毗湿奴、湿婆是婆罗门教的三大主神。毗湿奴时期,骠国已存在婆罗门教信仰。根据缅甸神话传说,毗湿奴城就是婆罗门教大神毗湿奴使用魔法变幻出来的。可见骠人对婆罗门教神毗湿奴的崇拜。

婆罗门教在骠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其宫廷中。骠王为了提高自己的威严,任命婆罗门担任王室占星家。上行下效,故而,占星在民间亦广为流传。

毗湿奴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入了骠国。《新唐书》卷222下骠国传说,骠国百姓“喜佛法”,可见佛教在室利差呾罗时期已经非常流行了。在室利差呾罗遗址发掘出许多佛教的遗存,比如金叶佛像。此外,还发现了包包枝塔、帕耶枝塔等著名的佛塔。

骠国的佛教主要是上座部佛教。迄今为止,发现的佛教经文主要是巴利文的经典,比如《分别论》、《大般涅槃经》、《增支部》和《法集论》等残片。发掘出的石板和还愿牌上的佛像大部分也是上座部佛教的。骠国百姓7岁入寺修行的习惯,仍是上座部佛教的习俗。在上座部佛教盛行的同时,骠国也有大乘佛教传播的迹象。

骠国的上座部佛教主要是从下缅甸的孟人地区传来。公元前3世纪,上座部佛教由水路传入孟人地区,然后,又沿伊洛瓦底江北上传入骠国。骠人在缅甸建国时,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已开通。骠人极有可能通过此路到印度学习佛法,然后,带回佛像等。同时,印度僧人为了弘扬佛法,可能也会沿着这条古道进入骠国。

此外,骠国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因此,骠人和印度僧人很可能由水路来往于骠国和印度之间。骠国的大乘佛教则是从中国输入的。东汉时,大乘佛教传入中国。公元4世纪,大乘佛教经南方丝路传播至骠国。随着上座部佛教和大乘佛教的传播,密宗可能也由水陆两路进入骠国。

总结:

独特的骠文、发达的音乐舞蹈艺术、奇特的丧葬习俗、普及的寺院教育,还有建筑艺术、藤球、天文学等方面,展现了骠国光辉灿烂的文化。骠国文化深受印度古代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文字、建筑艺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

骠人在印度古代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独特的骠国文化,因此,骠国文化并不能与印度古代文化划等号。骠人根据印度的迦檀巴字母创造的骠文,不仅反映了印度古代文化对骠国文化的极大影响,还反映了骠国文化的独特性。

文明之间的联系远比我们想的早得多,同样有时候也比我们想的晚得多。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历史长河中消失的小国:骠国,先被南诏打散,再被蒲甘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