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科普知识 » 揭秘宇宙奇观:巨型行星TOI5205b挑战传统恒星理论

揭秘宇宙奇观:巨型行星TOI5205b挑战传统恒星理论

揭秘宇宙奇观:巨型行星TOI-5205b挑战传统恒星理论

太阳的半径高达69.6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半径的109倍,更是木星半径的近10倍。在我们的常识中,恒星通常比行星大得多。例如,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尽管其质量是其他七大行星总和的2.5倍,但与太阳相比,它的质量仅为太阳的千分之一,显得微不足道。然而,一项由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天文学家发表在《天文学杂志》上的研究颠覆了我们的认知。他们在距离地球280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名为TOI-5205的恒星,其周围环绕着数颗行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行星TOI-5205b。这颗行星的半径竟然达到了母恒星TOI-5205的40%,当它从恒星前方掠过时,会导致星光下降约7%。更令人惊讶的是,TOI-5205b的公转周期仅为2.6天,说明它与母恒星的距离非常近。观测数据显示,TOI-5205b的大小与木星相似,属于气态巨行星。而TOI-5205则是一颗红矮星,体积约为太阳的37%,质量约为太阳的39%。红矮星,也被称为M型恒星,以其极长的寿命(可达上万亿年)和银河系中数量最多的特点而闻名。在此之前,科学家从未在红矮星系统中发现过如此巨大的气态巨行星。TOI-5205b不仅与母恒星距离极近,而且大小与母恒星相仿,这显然与现有理论不符,令人费解。科学家通过长期观测数据总结出的恒星系形成和演化理论认为,星云是恒星的诞生地。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星云中的氢、氦等气体和尘埃逐渐聚集,当质量达到80~90个木星质量时,核心处的温度和压力足以引发氢核聚变,从而形成一颗恒星。这个质量下限约为太阳质量的8%,低于这个下限的巨大天体只能是气态巨行星或褐矮星。目前观测到的最小恒星都没有突破这一下限。恒星形成后,强烈的恒星风会吹散周围的残余物质,其中氢、氦等气体会被吹得更远,并被外围的岩石物质吸积,最终形成气态巨行星。这就是为什么太阳系内的气态巨行星离太阳较远,而离太阳较近的都是岩石行星的原因。理论还指出,像木星这样的气态巨行星的形成至少需要一个10倍地球质量大小的岩石内核,以便拥有强大的引力来聚集周围的气体。行星诞生于新生恒星周围的气体尘埃盘中,即行星的形成原料来源于恒星形成后的剩余物质。因此,按照这一理论,形成后的行星的大小应该远远小于母恒星。那么,为什么在恒星TOI-5205附近会存在一个如此巨大且距离很近的气态巨行星呢?据推测,这种特殊的恒星-行星组合可能源于一个失败的双星系统。原本可能诞生两颗恒星的星云由于物质不足,导致其中一个成为恒星,另一个因质量不足而演化成巨行星,从伴星变成了行星。这意味着,行星TOI-5205b可能并非在恒星TOI-5205形成后才出现的。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揭秘宇宙奇观:巨型行星TOI5205b挑战传统恒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