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洞鉴古今 » 汉宣帝刘询为何不给祖父刘据正名及追尊为皇帝?

汉宣帝刘询为何不给祖父刘据正名及追尊为皇帝?

汉宣帝刘询为何不给祖父刘据正名及追尊为皇帝?

引言:
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功绩显赫,特别是在军事扩张方面,为大汉王朝开疆拓土。然而,在执政后期,汉武帝沉迷于神鬼之说,重用宦官,导致了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巫蛊之祸”。在这场灾难中,当时的皇太子刘据被奸臣江充陷害,陷入绝境。为了自保,刘据被迫起兵反抗,但最终失败并自杀身亡。得知真相后,汉武帝虽处死了江充全族以报刘据之仇,并建立了思子宫和归来望思台以示哀悼,却未能为刘据正名,使其始终背负罪人之名。那么,作为刘据的亲孙子,汉宣帝刘询登基后,为何未追尊祖父为皇帝,反而仍给予“戾”这一恶谥,使刘据继续背负罪人之名?

汉宣帝初期:霍光专政
霍光是汉朝名将霍去病的异母弟,在汉武帝时期已在朝廷任职二十余年,深得信任。汉武帝临终前,霍光与其他重臣一同被任命辅佐年幼的新帝刘弗陵。在汉昭帝刘弗陵统治期间,霍光逐渐掌握了实权,成为汉朝的实际决策者。刘弗陵英年早逝后,新继位的刘贺因不符合霍光的意愿,很快就被废黜。在这样的背景下,汉宣帝刘询登上了皇位。尽管刘询当时已十八岁,但他仍让霍光负责辅政,即使霍光主动提出归还权力,刘询也坚决拒绝。这表明刘询具有极高的政治智慧,否则他也可能遭遇不幸或被废黜的命运。

刘询继位后不久,便提出要为其父辈和祖辈追封谥号。虽然他是汉昭帝刘弗陵的法定继承人,但按照惯例,皇帝的直系亲属应获得相应的名号和县邑(用于祭祀陵园和保护陵园的县邑)。然而,礼部官员的答复并不令人满意。他们决定将汉宣帝的父亲刘进追谥为“悼”,并赐予300户的园邑。这仅是普通王侯的待遇,并未体现出生为天子的尊贵。而汉宣帝的祖父刘据则更糟,被追谥为“戾”,仅获赐200户的园邑。“悼”虽为中性的谥号,意味着“年中早夭、中身早折”,但对于年仅二十岁且身份为皇孙的刘进来说尚属恰当。然而,“戾”却是一个明确的恶谥,意味着“不悔前过、知过不改”。这两个谥号和园邑的分配都基于对个人的身份和生平评价,虽未刻意贬低,但也未给汉宣帝刘询留下面子。

面对这种情况,汉宣帝虽不满,但因皇位尚未稳固,只得暂时忍耐。霍光去世后,汉宣帝终于将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成为真正的皇帝。随后,他命令礼部官员重新讨论其父祖的尊号问题。尊号与谥号不同,通常只有皇帝、皇后及其先王才能拥有。刘询在刚继位时,由于名义上是汉昭帝刘弗陵的儿子,因此不能为其生父追封尊号,否则将否定自己皇位的正统性。但在大权在握后,他突破了这一限制。刘询提议将刘进追授尊号为“皇考”,并将园邑规模从300户提升至1600户。礼部官员这次遵从了皇帝的旨意。然而,刘据的待遇并未改善,其园邑仅从200户增至300户,恶谥“戾”也未更改。

汉宣帝大权在握后,明显表现出对血亲的偏爱,但对祖父刘据却无动于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根据当时的礼法制度,未真正当过皇帝的人不能被追尊为皇帝;另一方面,汉宣帝可能对祖父刘据并无太多好感。毕竟,刘据的悲剧使得汉宣帝自幼成为孤儿,历经坎坷。因此,尽管后人可以从史书中了解事件全貌并形成自己的看法,但对于身处其中的受害者而言,情感上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汉宣帝刘询为何不给祖父刘据正名及追尊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