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生活 » 洞鉴古今 » 商人的甲骨卜辞里为何从来没有“夏”字?

商人的甲骨卜辞里为何从来没有“夏”字?

根据文柴克东的观点,小传统对大传统既有延续的一面,又有严重遮蔽的一面。商人通过抑夏将夏人的文化信息进

根据文柴克东的观点,小传统对大传统既有延续的一面,又有严重遮蔽的一面。

问题一:古文字学家在卜辞中苦苦求索而不得的夏字,是否与天神天命一样遭受了被遮蔽和贬抑的结局?

答案一:根据文柴克东的观点,小传统对大传统既有延续的一面,又有严重遮蔽的一面。在商人抑夏和周人尊夏的例子中,商人通过抑夏将夏人的至上神天神及其部落首领塑造成失败者形象,而周人则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延续了天命信仰,并对商汤灭夏的历史进行委婉地抽象化叙事,突出文王作为天命接受者的合法性。这表明小传统的文字符号对大传统文化具有筛选过滤或加工改造的功能。

根据这一观点,古文字学家在卜辞中苦苦求索而不得的夏字可能遭受了被遮蔽和贬抑的结局。商人通过抑夏将夏人的文化信息进行了筛选过滤,拒绝保留有关天命的信息。这可能导致夏字在卜辞中的出现被有意地遮蔽或贬抑,使其难以被古文字学家所发现和解读。

问题二:周人自称有夏,是出自文化和信仰的传承,还是别有用心的杜撰?

答案二:根据文柴克东的观点,周人自称有夏的动机可以从康诰中的区夏一词进行分析。康诰中的区夏一词有不同的解释,旧说多释为区域,也有释为中、崎岖、虚、大、别等。根据卜辞中区字的用法,区夏可以理解为夏族所在的区域。

因此,周人自称有夏可能是出自文化和信仰的传承。他们将夏族视为自己的祖先,并将其所在的区域称为区夏。这种自称有夏的动机可能是为了强调周人与夏族的血缘关系和文化传承,以加强自身的合法性和地位。

然而,是否存在别有用心的杜撰,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证据支持。根据目前的资料和文柴克东的观点,周人自称有夏更多地可以解释为文化和信仰的传承。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生活 » 商人的甲骨卜辞里为何从来没有“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