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洞鉴古今 » 陈廷敬花20年,刘墉用了16年,从一品升到正一品有多难?

陈廷敬花20年,刘墉用了16年,从一品升到正一品有多难?

对有些人来说,即使当上了从一品,也可能一辈子也升不到正一品,所谓一步之遥也不过如此,陈廷敬与刘墉都是花了将近二十多年时间才在从一品的位置上变为正一品,可见过程之艰难,而对于有些人,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比如

对有些人来讲,即便当上了从一品,也可能一生也升不到正一品,所谓一步之遥也不过如斯,陈廷敬与刘墉都是花了将近二十多年时间才在从一品的位置上变成正一品,可见过程之艰巨,而对于有些人,其实并无那么难题,比如和珅,从一品到正一品,不过用了四年时间。

古代官职依照品级可以分为九品,每一个品级分正和从两个,也就是正一品到从九品,一共是九品十八级。

隋唐时期,最大的官员只有正三品,一直到明清时期,一二品官员才逐步对大臣开放,清代正一品的官职主要太师、太傅、太保、光禄大夫、(中和殿、保和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体仁阁、东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等。

而从一品的官员,主要包含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荣禄大夫、协办大学士、六部尚书、都察院御史、内大臣、八旗都统、驻防将军、提督、振威将军等。

千万要记住这几个官职,以便于下文中比对。

清代时期正一品官员和从一品官员的朝服没有差别,都是戴东珠红宝石的顶子,文官用的都是仙鹤补子,武官用的都是麒麟补子。乃至有些部门工作内容界线隐约,从一品干的就是正一品的活。

然而想要从一品升到正一品,对于有些人来讲,那可老吃力了,在电视剧《一代名相陈廷敬》中讲述的主人公陈廷敬,在顺治年间21岁就中了进士,担任翰林院侍讲学识,得到康熙皇帝的器重,于1684年授与左都御史(从一品),但是一直到1703年才拜为文渊阁大学士(正一品)兼任礼部尚书。

相比陈廷敬的为官阅历,刘墉的阅历更加弯曲,刘墉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考中进士,经由各种弯曲,一直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才被升为左都御史(从一品),到嘉庆二年(1797年)升任体仁阁大学士(正一品),相隔16年,就这还遭受乾隆的指责,说实在是没有其别人了,才选拔的刘墉,有事没事还要呲刘墉几句。

其实陈廷敬和刘墉的从一品到正一品花了将近二十年,是清代官场常态,比如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在为官上的造诣比刘墉要大,也是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刘统勋在乾隆六年被任命为左都御史(从一品),但是一直到乾隆二十六年,才担任东阁大学士(正一品)兼礼部、兵书尚书。

在正一品的职务中,大部份都是一种荣誉,想要取得这类殊荣,对于读书人来讲,真的是拼棺材本,不熬到一定年头真的不给你。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的正一品职务都需要二十年,上文所提及的陈廷敬与刘墉父子,尽管是科举出生,但却都是汉人,在清代仕进,汉人的待遇自身就低,想要取得汉人官员的最高造诣自然是难上加难。

相比之下,旗人的仕途就坦荡得多了,比如和珅就容易患多,和珅在乾隆三十七年的时候,不过是一个三等侍卫(武官中的正五品),到乾隆三十八年的时候担任管库大臣,乾隆四十年担任正蓝旗副都统(正二品)。

乾隆四十一年,任国使馆副总裁,赏一品朝冠,而到了乾隆四十五年,和珅被授与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是名不虚传的正一品官员,先后不过四年时间,就完成为了汉人官员需要二十年才能完成的事情。

固然,虽然正一品大员已是一个官员的极限了,然而对于皇室后辈来讲,那还是小菜一碟,比如皇帝的儿子从亲王到贝子,从生下来就是超一品,这更是无法比的事情。

关于“陈廷敬花20年,刘墉用了16年,从一品升到正一品有多难?”的内容,朝夕生活(www.30zx.com)就分享到这里了,大家还有哪些需要补充的呢?无妨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更多的朋友受益!您的每一一个留言,和每一一个赞,都是我前进的动力!喜欢的话记得收藏、分享给身旁的朋友。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陈廷敬花20年,刘墉用了16年,从一品升到正一品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