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生财有道 » 行业点评|细数银行业在金融科技道路上的“昏招”

行业点评|细数银行业在金融科技道路上的“昏招”

开放——线下开放12566个县域农行机构,线上开放个人掌银、企业网银渠道如果说线上电商平台是每个银行单独的行动,那么云闪付就是全国银行业统一联合行动。

自从2012年支付宝的余额宝功能横空出世,整个银行业就陷入了巨大的焦虑之中。为了缓解这个焦虑,银行业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型,这其中有一些好的方面,也有很失败的方面。

先说说转型成功的方面。

最主要的就是信息化程度大幅提升,以个人手机APP为核心,网点综合服务系统和网点自助服务终端为辅,大幅提高用户自助操作比例,大量的终端操作转移到线上。效果也很显著,第一,笔者已经两年没进过银行了,网点大堂空荡荡的。第二,银行柜员的工

作压力大幅减轻。笔者很多朋友毕业就进银行当柜员了,当时都反馈工作强度大,农业银行甚至推出工作两天休息一天的制度。当然,对于柜员来说,这也有可能变成了坏事,因为没有业务柜员内卷严重,大量人员需要推广理财产品或者失业。

第二点成功的地方,就是个人申请信用贷款更容易了。自从微粒贷、闪电贷问世,各大银行纷纷上线“XX贷”,通过手机申请办理,几分钟内批准额度,效率大幅提升。对于缺钱的年轻人,多了一个融资渠道,也帮助很多年轻人是实现了买房的梦想。不过也因为闪电贷过多用于购房首付,最近几年已经加强限制。

第三点可能是企业办理业务也更容易了。首先,各种银企直连系统和代发工资系统的搭建,企业大部分业务也可以在网上办理了。实在有些强监管的业务需要去银行网点,也没那么拥挤了。

再来说失败的尝试。

投入产出比最低的是线上电商平台。自O2O火爆之后,各家银行纷纷模仿淘宝上线电商平台,投入资金巨大,项目虎头蛇尾,运营跟不上,导致产出效益寥寥。根据有限的生活经验,中国农业银行做了“扶贫商城”、招商银行借助信用卡业务推出“饭票”、“影票”、广东农信社搭建“鲜特汇”、广东南粤银行搭建了社交电商平台,全行业几乎都进行了电商平台的尝试,但是显然很失败,已经没有人记得这么商城了,甚至网上找到的资料也很少。以下是农行扶贫商城的介绍资料:

农行扶贫商城是什么:农行扶贫商城是农业银行自建的特色化电商平台,旨在充分发挥农行客户资源和金融服务优势,帮助贫困地区商户拓宽销售渠道,并与广大参与定点扶贫的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共同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为贫困地区商户提供专业化电商运营服务。入驻农行扶贫商城的商户可以共享农行庞大客户资源,通过个人掌银、企业网银,面向6亿个人客户、750万企业客户帮扶销售,全渠道助力定点扶贫县农产品“走出去”!

1.公益——提供免费入驻、免费运营,零成本入驻开店服务

2.开放——线下开放12566个县域农行机构,线上开放个人掌银、企业网银渠道

3.共享——入驻扶贫商城,可向农行6亿个人客户、750万企业客户进行宣传

4.精准——聚焦832个国家级贫困县

相较于淘宝、京东、天猫、唯品会等电商平台,银行搭建的电商平台用户体验差,商品数量较少,售后服务跟不上,基本上都是上线推广时,亏钱发起”薅羊毛”活动才有人注册使用。之后就很难有人想起了。下图是广东农信社“鲜特汇”商城主页产品的销量。

影响最大的是银联主导的云闪付。如果说线上电商平台是每个银行单独的行动,那么云闪付就是全国银行业统一联合行动。前几年银行业推广云闪付,也是各种给优惠、各种拉人头,笔者也少不了被人拉去开户,但是结果可想而知,推广过后有几人记得?记得那段时间去建设银行开了一个户,硬是拉着我搞了半个小时开通各种业务,其中就有云闪付激活和消费(好像是一周内消费三笔送一百块钱吧)。虽然现在招商银行“云闪付”还是不是提供一些支付减免,但是我实在不愿意为了几毛钱登录招商银行了。从我个人的认知角度看,手机银行APP作为资金管理平台,里面的资金额度较大,平时用于资金转账平台(支付宝和微信都收费,但是银行app转账几乎免费),平时几十块钱的消费是没有必要登录这么重要的平台(担心密码泄露或者WiFi攻击)。云闪付作为银联对支付宝、微信的一次大型反击,显然是没有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在个人看来纯属“瞎折腾”。

风险最大的是助贷机构协助发展的网贷业务。P2P兴起的年代,各消费金融、P2P平台开始和各大银行开展联合贷款,由助贷机构提供资金担保、获客平台,由银行划拨资金的互联网助贷模式兴起。一时间各种助贷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种不规范的操作和高额的砍头息、管理费用导致民怨沸腾,不少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从此深陷“网贷”深渊。在监管机构的大力打压下,网贷业务几乎断绝,但是大量的存量贷款产生的坏账仍需时间来消化,这些网贷可能会产生不小比例的坏账。最惨的是被助贷机构剥削的年轻人,因为一时的贪图享乐导致负债累累,希望他们能早日上岸。

最不靠谱的行动是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服务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业务形势,不过还没有全面普及开。说到底,就是银行信息部脱离银行主体,作为单独的金融科技公司为母公司提供收费服务,并对外提供科技服务,创造额外的收入。这对银行来说是一次战略性尝试,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建设银行独立出来的建信金科。据知情人士透露,建信金科人力成本过大,承接的外部项目也大多处于亏损状态;另一方面由于母公司的各种限制建设银行简版企业网银,业务拓展也是举步维艰。我个人也极不看好这种尝试,首先,银行科技部的职能过于单一,主要用于服务母体工作,一旦脱离,服务跟不上建设银行简版企业网银,可能会影响母行的业务发展,而母行是看不上外面挣的那点“小钱”的;第二,银行IT习惯了“拿来主义”,80%以上系统都是成熟的商业软件,没有研发基因和产品设计理念,在技术对外输出上较互联网差了一截;第三,银行业本来就是外包服务第一大行业,再去承包项目,顶多作为一个中间商吃差价,很难独立干完一个项目;第四,银行IT的人力成本本来就是行业较高的(仅次于互联网和证券吧),要怎么通过做外包项目来赚钱呢?

当然,以上这些误区不会动摇银行的命脉,顶多就是几千万、几个亿打水漂了。银行业的学习速度快,纠错能力也很强。潮水退去,电商平台已经逐渐淡出、云闪付也仅作为一项可选功能、网贷业务已经全面收缩、金融科技试点不顺可能不会大面积推广(毕竟头上由央行监管,不会让下面的银行瞎搞),不过这也应了那句话,所有走过的路都不白走,银行家在这些“歧路”上也吸取了很多经验和教训,走过之后也更加明白自己的“行”和“不行”,未来可能也会更加聚焦自身的金融服务功能。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行业点评|细数银行业在金融科技道路上的“昏招”